李振九

您的位置:纪念馆首页 相关报道 正文内容
匾额背后的故事
2011-05-08    浏览(391)        来源:洛阳民俗博物馆

(匾额背后的故事)衣钵真传说明德无匾不李忆振九

2008-7-28 15:59:11

浏览次数:321

  匾额状况:“衣钵真传”匾上款为“明德母校留念”。下款为“中华民国十一年六月□□,李振九”。匾长2.14米,宽1.06米。
   专家评析:这是一块教泽匾。衣,指的是衣服。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衣钵真传常用来形容手艺或知识是嫡传亲授,当然,传授的一方肯定是大家了。用在此匾,表达的是老师对学生情真意切,耐心教导诲人不倦的美好品德。
  “衣钵真传”匾涉及了洛阳民国时期的一人一物,人叫李振九,物是明德中学,在当时都很有名。
   按匾额的上下款顺序,我们先来说说明德中学。
 (小)洛阳第一所私立中学 
  明德中学是洛阳创建最早的的一所私立中学,它创立于19世纪20年代,刚开始校址在城内三官庙,后迁老城东南隅文庙内,也就是现在的文明街小学。明德中学新建时系一所初级中学,规模不大,三个年级三个班,没有几个学生,到1932年才有招收两个班,加上一个春季班,整个学校也就5个班级。
   这里不妨加叙一下解放前洛阳的教育,当然是非常落后的,单说抗战时期,洛阳城内有洛阳师范、省立洛中、省立农校、县立师范,私立初级中学以明德中学创办最早,依次是河洛中学、复旦中学,抗战时期又成立念五中学、潞泽中学、中正中学、回存中学等。小学有和平小学、扶轮小学、洛师附小、四维小学、德来小学、崇德小学、省立十六小学、省立十小等,城郊有达德中学、弘道中学、乡完小46处,保初小540所。当时,全洛阳县的中学生加起来只有约3000人,小学生约46000人,总数只占洛阳总人口的9%。 
在学生们后来的回忆中,明德中学的足球运动也比较有名,学校足球队全省闻名,体育教师马子纪、赵巨川都是足球名将,其中赵巨川还是省足球队的守门员。当时的国脚王子宣,挂靴后住在老城寿春街老宅,有事没事,常到学校教学生踢球。
当然也有名师的故事流传,选说其中一个,郭铁林,老城东大街人,清末秀才,曾任洛阳明德中学及河洛中学教师,教图画和动物学,他的生日不详,去世时是日寇宣布投降的前一日。
郭铁林以画闻名豫西,但他又耿介正直,不媚权贵,他有三不写三不画,官宦之家不写不画,豪绅富商不写不画,红白大事不写不画。相传洛阳十区专员王次甫曾请其作画,但送来的纸都被他作了上厕所擦屁股的手纸。
1944年,洛阳沦陷,日本人听说郭铁林的大名,想请其出山作官,被他拒绝,从此后,他闭门谢客,足不出户。他原来就是一介寒儒,一不出门生活更加无着,有人怜其艰难劝其随波逐流,他的回答是“吾闻之渴不饮盗泉之水,饥不食喈来之食,吾喂不食喈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宁愿饿死,绝不事敌。”
郭铁林传世的轶事很多,有一则说的是到了年关,原本贫困的他更觉凄凉无助,有感而发,手撰一联,上联曰“富居深山,三眼铳打不断扯淡亲戚”,下联是“贫住大街,五爪鹰抓不来知心朋友”评说世态炎凉,可谓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跟其他学校一样,解放前,地下党在明德中学也比较活跃,国民党对学校内的积极分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了掌握学生的情况,1934年,派出一个姓任的到学校任训育主任,兼教学生的党义课,上课输毒之余,任主任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经常深更半夜潜到学生寝室内偷听监视。学生自有对付他的办法,乘其不注意,端起尿盆就往头上倒。有一次,他又在深夜潜入学生寝室,藏身于暗处,偷听学生说话。学生知道又是他,愤恨之余心生一计,有人随即大喊“有小偷了,打小偷!”众学生闻声而起,围住就打,打得他连呼带叫“我是训育主任。”学生装作恍然大悟,停下手说“任老师,你半夜三更躲在我们寝室干啥?又藏在黑暗角落里,我们也认不出你,实在是对不起。”任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悻悻离开。
   明德中学于1932年开始招收高中班,同时招收女生,从那时起到以后的几年里,是明德中学的鼎盛时期,学校有近30个班,学生达千余人,教职工五六十人,图书馆藏书万余册,各种工具书基本齐全,已经成为当时洛阳的名校。
   等到抗战结束,由于没有好领导好教师好设备,教学质量就上不去,教学质量上不去,在校生的人数就越来越少,到1948年洛阳解放,明德中学就解散了。
   虽然存世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但明德中学还是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其中有名的有李恒德,曾经留学美国,1951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担任系主任。李子放,解放初期曾任洛阳县县长,后任上钢、重钢党委书记。赵腾云,洛宁人,初中毕业后考入洛阳师范学校,曾任《河南日报》第一任总编辑。
(小)“无匾不李”李振九
   李振九,原名鼎岑,振九是他的字,号茫庐主人,生于1888年,卒于1961年。他十五岁入学为庠生,后就读于省立洛阳中学,毕业后历任县立第一小学校长、县图书馆馆长、县参议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洛阳市第一届政协委员。
   跟郭铁林一样,李振九也是以书法闻名于世,他的字,人称“欧赵合璧”,甚是了得,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名噪豫西广大地区,四方向其求书者络绎不绝,当时的洛阳城,随遍到那一家看看,门上挂的几乎都是李振九题的匾额,人称“无匾不李”,人们对他的字已经到了一种崇拜的程度,甚至他糊在墙上的习字废稿,都被人揭下来当作珍品收藏。
   李振九曾就自己的学书心得教育别人,“学字必须多临帖、读贴。要“快”,看人学书三年即成,但这种字往往经不起考究,显得功力不足,只能取悦一时。说“慢”,十年临贴读贴不足长,这类字,功到自然成,令人百看不厌。”,又说“学而后知不足,为名家之道,林东郊曾读贴千余种,而我才读过八百种。”
   除了书法高明,李振九为人也洒脱重义,他交友很广,凡有求字者一般都给予满足,所以他的书法墨宝民间收藏较多。上文说的郭铁林死后,家里一贫如洗,后人无力殡葬,也是他出面主持募捐,郭才得以入土为安。
   李振九晚年不幸患上偏瘫,但他写字不辍,右手不行用左手,留下又一段佳话。

 

标签:衣钵真传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