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九

您的位置:纪念馆首页 相关报道 正文内容
继承先贤文化,弘扬“中和”之美书法艺术
2011-05-07    浏览(445)    作者:王铎    来源:李振九书法学术研讨会

继承先贤文化,弘扬“中和之美”书法艺术

——纪念李振九先生诞辰120周年

王铎

 

今天,我以十分崇敬之心来参加纪念洛阳著名书法艺术大师李振九先生诞辰120周年大会。此时此刻,我的心也十分激情。因为,在我的人生事业中,由于工作需求,驱使我关注、热爱书法艺术。每设计一个历史建筑、文化景观、匾额、楹联及其内容、书体等,都与书法艺术息息相关。最重要的是,在我的童年,李振九的大名,曾使我崇敬、仰慕、高山仰止!

1940年我开始念小学,小学六年,每天一张大楷,写日记、作文、笔记全用毛笔。当时洛阳做毛笔的名匠吕长兴,每十天、半月就担着笔箱到学校,同学们围上来买笔,他常说的一句话:“李振九用的就是这笔”。故而,“笔倌吕长兴”,“书法家李振九”,终日充盈于耳!

更为怀念的是1953年,我在洛阳中学(1950年前为河洛中学,1954年为洛一高)念高中,学校建了一个大礼堂,程百让校长(后调河南大学任历史系主任)请李振九先生写“大礼堂”三字,每字近1米见方,不是放大,而是一气写成。三个红色大字镶嵌于礼堂山墙入口之上,十分醒目。学生食堂靠近礼堂,故而我们每天每顿饭都能边吃饭边欣赏李先生的书法艺术之美。当时洛阳城,李先生之字,随处可见。大学商家都请李先生写店牌,有“无匾不李”之说。对于李先生之字,特别是“大礼堂”三字,当时的共识是:端庄,大方,浑厚,堂堂正正,王者英姿,中国气魄。整个神韵是顶天立地的中华魂。

书法是平面线型艺术,在整个平面艺术中,中国书法神韵最为广阔。中国书法艺术始于“中和之美”。汉代蔡邕提出“书肇于自然。”(《笔论》)王羲之提倡“平稳为本”。(《书论》)明代项穆主张“进退于肥瘦之间,深造于中和之秒”。(《书法雅言》)

“中和之美”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主风格,总要求,即和谐美。李振九先生之书法以“中和之美”取胜。通览李先生之《书法作品选》有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行书、草书,而每一书体皆以“中和之美”光焰,尤以他的行楷、行书之作,其“中和之美”的感染力,使人陶醉,达于顶峰,无逊于历史名家。

李振九先生是中国书法艺术主风格——“中和之美”在河洛大地传承的贤达,一代大师!

中国书法,在“中和之美”主题下,又有“壮美”与“优美”之分。秦汉至中唐,是中国书法艺术之阳刚时代,追求“壮美”。宋以后,讲神韵、情趣,“优美”日升。李振九先生之字“壮美”、“优秀”兼俱,体现在不同作品中。

明清之际,随着社会民主启蒙思想发展,反传统文化思想日兴。反映在书法艺术界,反“中和之美”论说出现。明末清初的傅山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自命“异端”、“野骛”。攻击馆阁体为“家鸡”、“奴书”。创造“死蛇掛树”的“丑美”、“怪美”画面。扬州八怪,金农、郑板桥皆在这一文化思潮中应运而生。

明末清初大书法家王觉斯更在其《书丹》一文中提出“魔鬼美学”之说。他提出“怪”、“狠”、“胆”、“怒”、“气”、“力”六主张。他认为:文思要“口中吐火,身上缠蛇,力如金刚,声如彪虎,长刀大剑,劈山超海,飞沙走石,天旋地转,鞭雷电而骑雄虎”。在创新上提出:“他人口中嚼过的败肉,不堪再嚼!”

所有这一切主张,都是为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书艺史家称其为是追求“崇高之美”。在中国书艺史发展中,在“中和之美”的主流体系中,又发展了“崇高之美”流派。

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社会已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信息时代。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复兴时代,书法艺术也在复兴之列。台湾有学者提出:将中国书法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毫无疑义,中国书法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包括中国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与“崇高之美”两方面的辉煌成就。

纵观今日书艺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法艺术又有了火热发展。但呈现于社会的“中和之美”书艺略逊。

上世纪初,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在《书法的前途》一文中提出:“中国书法与晋唐高峰相比,有急剧衰落的状况”。梁先生在这里主要指“中和之美”的书艺“衰落”。静观时势,今日依然。

中国书法是一门社会显赫的门类艺术。中国书法艺术之发展,需要“中和之美”与“崇高之美”并行前进。特别是“中和之美”书艺,需要一批名家,特别是中青年书家,要勇于下苦功奋起,这是历史使命,“天降大任”!

从书艺传承和书艺社会需求来看,“中和之美”比“崇高之美”书艺更易传承,更多社会实用价值需求。而这,正是我们今天纪念李振九先生诞辰120周年的现实意义所在。

最后,感谢李先生爱女艾娴女士,多方收集先生遗墨,出版《李振九书法作品选》又得到有关领导和仁人们多方支持,促进今日纪念会的召开,这是洛阳书法界的盛事,洛阳文化的盛事。让我们宏扬先生遗志,继承其“中和之美”书艺遗风,为中华书法艺术复兴,昂扬阔步,奋勇前进!

 

(本文作者王铎:教授,博导,高级建筑师,国务院津贴专家。)

标签:研讨会论文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